6月16日起,建设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下线基金实时估值展示功能。同时,华夏基金、中欧财富、招商基金等多家公司的基金销售平台也对实时估值功能也做出下线调整,
此前,上述金融机构已就此进行了公告。6月15日,中国建设银行发布公告,为进一步优化基金产品展示,提升客户体验,自2023年6月16日起下线代理基金电子渠道的基金实时估值展示功能。
(资料图片)
建设银行网站截图
平安口袋银行APP上也滚动播报,因盘中估值与真实净值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保障投资过程使用信息的准确性,请以基金公司实际披露的净值为准,计划于2023年6月16日0点下线盘中估值,届时不再提供估值及相关提醒服务。
平安口袋银行APP截图
除了银行渠道,多家基金公司的平台上也开始提醒下线实时估值。比如中欧财富跳框“关于基金实时估值功能下线的说明”,其中指出基金实时估值并非依据基金实时持仓而进行的估算,存在偏离实际情况的风险,其结果与基金当日净值极可能产生差异、甚至较大差异。为避免误导,基金实时估值功能自2023年6月16日起关闭服务。
中欧财富APP截图
此前曾有消息称,基金公司直销和三方代销收到监管通知,要求下线实时估值。业内人士表示,净值估算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基金涨跌幅变动,成为指导投资的一类工具。但是受准确性、调仓等影响,当前估算净值与实际净值也或存在差异引发投资者与基金公司的信任问题,或产生误导,下架估算功能是对行业规范的体现,也对投资者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所谓“基金净值估算”,即机构通过基金最近一次公布的季报/年报的持仓情况,根据一定算法来粗略估算基金净值。由于当前基金净值估算没有统一标准,不同平台的计算方法和模型也有所不同,再加上其他客观原因的影响,估算结果会与实际净值有一定的差异。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净值估算功能背后还存在一些“隐秘的角落”。相比于三方代销平台基于季报公开数据模拟的估算净值而言,一些基金公司通过直销App或运营实时播报,提前披露基于基金产品最新持仓测算的估算净值,或存在更多风险。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提前披露的数据较为接近基金当日净值的真实涨跌幅,可能会助推基民追涨杀跌的情绪,这一行为也存在合规性问题。
对于机构下线基金实时净值估算功能的情况,业内看法存在分歧。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基金实时估值本是给基金投资者观察和监控基金运行情况提供参考的,但由于实时估值测算的净值和实际净值存在一定的误差,且存在明显的时滞性和片面性,除易引发基金投资者与管理者的争议外,还易引发短期炒作和过度投机行为。
柏文喜认为,下线实时估值有利于减少基金投资者与管理机构间的冲突,倡导价值投资和减少投机的同时,也有利于稳定目前股市低迷所引发的基金大面积赎回的局面,避免股市流动性支持不足问题。
但也有人士认为,基金净值估算是各机构、平台提供的一个参考服务,基金的发展应走向透明开放,取消净值估算减少了信息透明度,也减少了基民盘中观察基金表现的工具。
综合信息
编辑/姜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