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坐诊,“普通号”也能找到大专家
青大附院创新推出“团队挂号”,一年来6万余名患者受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知名专家“一号难求”,年轻医生普通号“乏人问津”,这样的现象在各大医院普遍存在,成为改善医疗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桎梏之一。2022年,青大附院在全市率先推出“知名专家团队门诊”诊疗服务,让患者挂普通号也能找到大专家看病,成为青岛市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十大举措”之一。8月10日,这项创新诊疗服务运行满一年,期间青大附院已先后推出32个知名专家团队,6万余名患者因此受益。
“看病挂号其实不难,难的是挂知名专家的号,知名专家资源有限,患者大病小病都要挂知名专家号,自然‘一号难求’。”青大附院门急诊部主任翁韵琦介绍,他们调研发现,“宝贵”的知名专家号没能都用在“刀刃”上,在知名专家看诊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常见病、轻症患者和复诊患者,而许多病情复杂、疑难危重的患者因为挂不上号,难见专家一面。
“在医院坐诊的除了知名专家,还有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他们完全有能力完成普通复诊和常见病、轻症的诊疗,但患者往往因为他们资历尚浅、没有名气,不给他们诊治的机会。”翁韵琦说。据统计,青大附院市南、崂山、西海岸和市北四个院区每周提供门诊号源8.8万个,但实际上只能挂满8万个,约8000个号被浪费,这其中绝大部分是低年资医生的普通号。
2022年8月,青大附院在全市率先推出了“知名专家团队门诊”诊疗服务,为号源紧张的知名专家开设专家团队门诊号,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突破口”。
以周岩冰教授团队为例,作为胃肠外科的知名专家,周岩冰今年8月所有的胃肠外科专家号和胃肠肿瘤知名专病号早已挂满。但周岩冰教授团队的成员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曹守根和年轻医生田玉龙的号源比较充足,且挂号费相对较低。他们的挂号信息上都显示“周岩冰教授团队”,挂不到周岩冰专家号的患者可以选择这两名团队成员看诊,完成初步诊断及辅助检查。如果患者的病情复杂、疑难危重,接诊的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内部层级转诊的绿色通道,将患者直接推送给周岩冰诊治,甚至可以直接将周岩冰请来会诊。正常情况下,由周岩冰教授团队成员收治的疑难危重症患者,都会由周岩冰主刀完成手术。
据悉,周岩冰不仅是胃肠外科的知名专家,还是医院外科主任,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承担着大量手术、科研、教学和科室管理工作。他每周看门诊的时间只有周四上午,即便不喝水、不吃饭,也只能为30到40名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但每周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远远超过这个数量。如今,“知名专家团队门诊”将周岩冰的诊疗服务覆盖人群从每周30多人扩展到了100多人。
“知名专家团队门诊”诊疗服务将专家“单兵作战”升级为“团队作战”。知名专家团队成员虽然名气未显,但他们与专家长期一起工作,配合默契,团队内部有统一的诊疗标准和规范的转诊程序,可以实现诊疗服务的同质化,在确保高质量诊疗服务的同时,有效提升知名专家的服务效能。
最近一年来,挂普通号找到大专家看病的案例在青大附院不胜枚举,有6万多名患者因此受益。“这种创新的门诊服务模式可以让真正需要知名专家诊治的疑难重症患者通过专家团队内部的层级转诊‘看上’大专家,也让知名专家从常见病、轻症患者中‘腾出手来’,有更多精力服务疑难重症患者。同时,该模式还可以有效引导患者理性就医,充分发挥知名专家‘传帮带’作用,提高团队内低年资医生的诊疗能力。”翁韵琦说。
青大附院牛兆健教授团队成员、主治医师李毅告诉记者,“牛兆健教授团队门诊”服务上线后,他的门诊量从原来的每班次约10人次涨到了20多人次,自己不仅能够接诊轻症患者,还能接诊专家的复诊患者,诊疗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青大附院牛兆健教授团队成员、主治医师李毅为患者初诊。
经过一年的努力,青大附院已经先后推出32个知名专家团队,取得了积极的诊疗效果。而这项措施也得到了市卫健委的充分肯定,已经被岛城多家三甲医院复制、推广,将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对知名专家诊疗服务的需求(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青岛日报2023年8月15日5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标签: